毕节林改:新型林业经营主体“改”出“绿色银行”

中国林业网 http://www.forestry.gov.cn/2017-06-14来源:中国林业网
【字体: 打印本页

  走进毕节,树木葱郁、满山绿意。若是时光倒流三十年,此番场景就成了奢望。曾经的毕节,生态环境差,耕进林退、水土流失严重,被联合国专家定论为“不宜人居区域”。
  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设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,毕节造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大。如今,绿水青山不再是奢望,但如何变成金山银山却成了新问题。
  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林业局副局长潘定华看来,毕节森林资源丰富,但利用率低,老百姓们守着这一方绿水青山,却不知道如何将它转变成金山银山,贫穷面貌没能有效改变。
 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,把林木林地资源转变为生态建设、扶贫攻坚的有效资源?毕节市积极推进林业改革工作,“改”出了令人瞩目的绿色经济。


 
发启兄弟家庭林场发展特色经果林

  三权分置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诞生
  “曾经许多集体林地、分山到户林地少有经费与劳动力投入,任其发展导致放火烧山、乱砍滥伐、偷盗林木等现象时有发生。”潘定华说。
  为杜绝此类现象发生,2015年,毕节市开展集体林地“三权分置”工作,打破原有林地权属界线,将林地重新进行分块,通过层层抓阄以明确地块,确权到户,确立了集体林地承包权的法定主体地位,推动了林业“三变”进程。
  解决了农户手上的闲置林地,毕节市林业局的目光又转向了连片的公益林。毕节市七星关区林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义成介绍,“毕节市七星关区有公益林170多万亩,有生态效益,但无经济效益。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,就是想让这些公益林产生经济效益,让周边百姓享受到红利”。在此背景下,七星关区提出了“创百家林场、带动千户万人”的大胆思路。家庭林场应运而生。


 
发启兄弟家庭林场一景

  连片种植的特色经果林,专业规范的养猪场,高山引水养殖的冷水鱼,林下闲适觅食的土鸡……一幅幅生机盎然、怡然自得的场景,构成了七星关区朱昌镇发启兄弟家庭林场的全部。
  “2013年,我们与发启村坝脚、田丫、发启、下寨四个村民组林农协商,按照‘依法、自愿、有偿、规范’的原则,共承包林地1050亩的经营权。”发启兄弟家庭林场主陈虎回忆。
  2016年8月,《毕节市七星关区鼓励成立股份制林场及家庭林场的实施方案》出台并实施,按照方案,七星关区积极引导培育股份制林场、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。
  看准机遇的陈虎与兄弟陈龙一道筹集资金1800万元准备成立家庭林场。经过七星关区林业局审核、七星关区股份制(家庭)林场标准认定并进行工商注册登记,取得对外经营的市场主体资格后,“七星关区朱昌镇发启兄弟家庭林场”于2016年8月正式成立,这也标志着贵州新型林业经营主体——首个家庭林场诞生。
  盘活资源 林下经济成“绿色银行”
  三五成群的土鸡散漫地踱步于山间林下,或低头刨土觅食、或藏于林荫蔽日、或与同伴嬉戏追逐……若不是清楚地知道它们就是家庭林场放养的鸡群,定会误以为是无人管控的野生土鸡。
  将土鸡投放于林下散养,是家庭林场有效利用林下资源的一项举措。潘定华说,家庭林场最大优势就在此处。“它盘活了沉睡的林地资源,实现了闲置林地资源重组利用。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来发展林下经济,有效解决了以短养长的问题。”


 
发启兄弟家庭林场利用闲置的林下场地养上土鸡

 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,林下经济无疑成为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抓手。同时,林下经济也因以短养长的突出优势而肩负起建设生态林业、民生林业的重担。2013年,国家林业局确定了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,毕节市成为贵州省唯一进入该名单的基地。
  “家庭农场正处于起步阶段,前期投资大、见效慢,所以我们正积极探索林下经济。”陈虎介绍,除了林下养鸡,林场还养殖了可乐猪及商品猪,另有鱼塘养鱼、特色经果林,并依托林业资源进行特色农旅结合乡村旅游的探索。


 
林场计划扩大养猪规模,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修新猪圈

  目前,林场已种植车厘子、红心猕猴桃等特色水果300亩,利用林地500亩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土鸡3万余羽,修建鱼塘4亩养鱼5万余尾,修建猪舍800平方米养种猪、商品猪共450头,产值达2000万元。“2016年6月,我们开始经营林场并发展林下养鸡,当年出栏土鸡3万羽,获益100多万元。”陈虎说。
  此外,林场还计划流转周边农户的林地和耕地,扩大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,同时充分利用森林景观建设真人CS射击场地,发展森林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、康复疗养等产业,预计到2018年底,实现林场总产值6000万以上。
  森林保险 “保”绿色经济惠于民
  林业改革“改”出的绿色经济红利已然善惠于民,目前,仅是发启兄弟家庭林场现有管理人员、护林人员和长期务工人员就达36人,月人均支付工资2800元,通过向农户支付林地流转费和劳务用工费,带动贫困农户18户92人脱贫。
  至2017年5月底,七星关区共创建家庭林场10个,投入资金9300万元。涉及贫困农户893户3600人,解决1287人劳动就业。七星关区探索出了一条集生态林业、民生林业、产业林业为一体的林业发展新路径。


 
林场猕猴桃基地红心猕猴桃幼苗

  在发展林下经济、创造收益的过程中,自然灾害是个“拦路虎”,因为一场暴雨、一次虫灾,农户辛辛苦苦的努力便会付诸东流。
  2013年,贵州省林业厅联合省保监局、财政厅等机构出台《政策性森林保险指导意见》,明确全省开展森林保险的承保方式、保障范围、理赔机制、支持措施等内容,解决了林户农户的后顾之忧。
  张义成介绍,七星关区的森林保险金额不分林种、树种,公益林、商品林、经济林每亩保险金额为750元,保率为0.003%,即每亩地保费为2.25元。公益林保费全部由各级财政承担,而商品林由林农个人、村集体林场、林业企业、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投保,保费各级财政承担85%,农户承担15%,即投保人每亩地投保只需花费约0.34元。
  张义成表示,森林保险工作的实施,基本上避免了林农因灾害血本无归的情况。目前,七星关区42万亩的商品林年投保率已达100%。“今年我们还开始了特色经果林投保试点工作。目前已将非林地上营造的10万亩特色经果林参照商品林投保,而林场的百亩特色经果林也已完成投保。”(文/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琳)